薇周刊 · 刘蔚《舞姬》背后

文/成人班学员 刘蔚


看完《舞姬》回到成都的那一周,我上了五节芭蕾课,试图用不间断的芭蕾训练捕捉更多的舞台细节再根植于脑海,想幻化为剧中的精灵,举手投足都平和安静,当熟悉的旋律又响起时,眼眶竟然有些湿润,仿佛迈出的舞步不再是芭蕾术语,而是对清宁世界的向往和追求。

不同于任何商业演出,应文化交流之邀赴国家大剧院参加舞蹈节的剧目场场都是精品,剧团阵容可谓盛况空前。《舞姬》作为古典芭蕾俄罗斯学派奠基人彼季帕的代表作之一,问世100多年从未在中国舞台上演出过,对于这样一部长达三小时,参演人员近百人的大戏,仰慕已久,当马林斯基驻团交响乐队现场演奏出第一个音符时,全场观众的掌声已如雷鸣般轰动。

如果没有学习过芭蕾,在这样的现场,依然止于惊叹恢弘的舞美、华丽的服装、无与伦比的演员技巧,接受艾薇芭蕾6年潜移默化的影响,再演出时,能随音乐节奏呼吸,与肢体演绎的故事共鸣,台上的角色和台下的自己,没有距离。

如果说蛇舞是剧中的华彩乐章,女主角用足尖演绎出最缠绵凄美的爱情故事让人潸然泪下,那么幽灵王国行云流水的群舞则将女神的轻盈与柔美发挥到极致。当32位舞者们从幕后蜿蜒走出,完全没有任何戏剧性的表演,在重复简单的动作里,以宗教的仪式感让人永远不忘,每一步都令人倾心,直至灿烂辉煌的尾声。

这一刻,我终于明白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上芭蕾课的原因,是为了追寻简单、纯粹、干净、平和的内心。

美无止境,追求亦无止境。

这才是学习多年芭蕾后,越发愿意从头学起,因为,芭蕾的姿态不是模仿,是理解和认同文化背后的严谨态度。

用《舞姬》的故事延伸着学习芭蕾的内涵,看马林斯基排练舞剧时,首席演员为一个眼神、一个手位反复揣摩;群舞演员为一个队形、彼此配合不断练习;舞美师多次推翻自己的构思和设计;乐团推敲琢磨每个乐章,让音乐与舞蹈高度契合,情节情感丝丝入扣。

芭蕾不是随心所欲,看似高傲的背后,有最质朴的坚持;芭蕾不会取悦,不会迎合,古典艺术的传承依旧从基础训练神情的专注开始,每一个动作都要琢磨到精简之至,纯粹之至,不沾一丝冗赘或杂质。而事实上舞台艺术本身就不可能做到绝对完美,但所有的芭蕾人,都在追求完美,正因为如此,才有演出中韩国首席金基珉扭伤脚踝韧带,依旧坚持跳完那一幕的敬业与感动。

再去剧场时,换上正装,用自己的修养向演员致敬。

喧嚣世界,遇上艾薇这群为芭蕾执着坚守甚至固执己见的老师们,真是幸运。